登堂入室的江湖艺人
2018-11-03 16:02:14
  • 0
  • 0
  • 0

         登堂入室的江湖艺人

                黎明羌笛

 

中国戏曲艺术与文学一样,是人创造的文艺形式,用俄苏作家高尔基的经典定义和华东师范大学钱谷融教授的理论来说是“人学”,是由人掌控与描述人的表演艺术,所以,从古至今,都崇尚表演者的人,古代称其伶伦、优伶、倡伎、俳优、艺妓等,现当代称其为戏子、江湖艺人、角儿、表演艺术工作者。

神话传说,中国最早的艺人或乐官是皇帝时代的泠伦,亦称伶伦,他奉旨前去大夏之西,昆仑之北的嶰谷,截取山中的竹子为笛,听取山谷的凤凰鸟禽之声创造高低不一的十二乐律。此故事可从《吕氏春秋·古乐篇》获悉:“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嶰谷之音以歌。”汉代学者刘向撰《说苑》记载:

黄帝诏伶伦作为音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至昆仑之阴,取竹于嶰谷;以生窍厚薄均者,断两节间,其长九寸,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日含少。次制十二管,以昆仑之下,听凤之鸣,以别十二律。

正是黄帝时代发明的宫商乐律,才有力地支撑着后世几千年的民族乐舞戏曲发展。也正是由伶伦肇始的艺人称谓自伶、优、倡等演变为如今的戏曲角儿。如其中的“伶”为掌管音乐的艺人;“优”为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伎总称;“倡”为以乐舞、戏谑为业的演艺人员。另外还有“俳优”亦称“俳倡”据颜师古为《汉书.霍光传》出注:“俳优,谐戏也。”系指以嬉笑怒骂、插科打诨为业的喜剧演员,宫廷中往往聘用身材矮小的侏儒承接此职。

                         

在古代流传着一个非常精彩的“优孟衣冠”艺人故事。春秋时楚国有一位著名的演杂戏的优孟,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擅长滑稽讽谏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庄王受到感动,封赏了孙叔敖的儿子。据《史记·滑稽列传》所述:

优孟原是楚国的老歌舞艺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方式劝诫楚王。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位贤人,待他很好。孙叔敖患病临终前,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死后,你一定很贫困。那时,你就去拜见优孟。”过了几年,孙叔敖的儿子果然十分贫困,靠卖柴为生。一次路上遇到优孟,就对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临终前,嘱咐我贫困时就去拜见优孟。”优孟立即缝制了孙叔敖的衣服帽子穿戴起来,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 ,模仿得活像孙叔敖,连楚庄王左右近臣都分辨不出来。楚庄王设置酒宴,优孟上前为庄王敬酒祝福。庄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又复活了,想要让他做楚相。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妻子商量此事,三日后再来就任楚相。”庄王答应了他。三日后,优孟又来见庄王。庄王问:“你妻子怎么说的?”优孟说:“妻子说千万别做楚相,楚相不值得做。像孙叔敖那样地做楚相,忠正廉洁地治理楚国,楚王才得以称霸。如今死了,他的儿子竟无立锥之地,贫困到每天靠打柴谋生。如果要像孙叔敖那样做楚相,还不如自杀。于是,庄王向优孟表示了歉意,当即召见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这个四百户之邑封给他,以供祭祀孙叔敖之用。

优孟出神入化的表演使孙叔敖复活,竟使庄王都没法分辨,可谓“戏剧扮演”技巧之高超。如今的戏曲演员通过高科技的舞台灯光布景,以及影视多媒体的声光电色的映衬,更是亦真亦幻,真假难分,达到无以复加的效果。

戏曲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更是中国式审美特征与视听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古代梨园诞生的陕西西安,举办的《擂响中华》大型中华戏曲文化公开课中,全国各剧种大家纷纷登场亮相,精彩大戏好戏连台在此大赛中获最高奖项的河北梆子名剧《北国佳人.优伶颂》中的女主角魏喜奎将戏子与天子相比:“戏子戏子,戏之子,天子是天之子,戏比天大,所以戏子大过天子。”并一一历数李龟年、雷海青、珠帘秀、马伶、魏长生、程长庚、谭鑫培等艺人与戏子为中华民族戏曲艺术做出的杰出贡献 。

诸如唐代宫廷琵琶乐师雷海青,在叛将安禄山率兵攻入长安,掠文武朝臣及宫嫔、艺妓到洛阳,持刀逼迫他在凝碧池宴会伴乐。雷海青当众将乐器掷地痛哭,以示抗拒,被恼羞成怒的安禄山肢解示众。后世梨园子弟将他奉为“田公元帅”。

明末著名戏曲演员马伶,亦称马锦,为逼真扮演《鸣凤记》中的酷吏严嵩,特地前去明庭,投宰相顾秉谦府中为仆人三度春秋,对上层权贵的横暴骄奢体会即深,南返名戏班兴化部再演此戏此角,逼真入神,赢得社会普遍赞誉,各地艺人纷纷前来拜师。

清代同州梆子(秦腔)名角魏长生,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从西安出发,北上入京,组建双庆部戏班,演出《滚楼》一剧,轰动京城,后到扬州、南京、苏州、成都一带演出,对南方戏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后于嘉庆六年(1801年)复上北京,表演《背娃入府》获得广泛赞誉,并将梆子戏的“踩蹻”特技与“贴片”化妆带入舞台。

清末民初著名京剧武生“小叫天”谭鑫培,参加京城程长庚三庆班,组建四喜班,虚心学习,勤学苦练,当时与孙菊仙、汪桂芬齐名,擅长“云遮月”唱法,后发展为“无腔不学谭”之“谭派”。特别是开创性地将《定军山》搬上中国电影银幕,使之江湖艺人登堂入室走进高雅新潮艺术新时代。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