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梨园:神秘怪诞的花脸假面
2020-08-29 10:36:30
  • 0
  • 0
  • 1

                 醉梨园:神秘怪诞的花脸假面

                          黎明羌笛

不知是为了夺人耳目,还是骇人听闻。在中国古典戏曲表演舞台上,总会出现一个个涂画装扮,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大花脸”。 古代称“净”。再不知为什么,此角色明明脸上不净,却自称为“大净”。在京剧与地方戏中,一般扮演性格刚烈粗鲁或奸险的人物角色,都称净角或净脚,俗称“ 花脸”,这不能不说是一桩奇特的文化现象。

追溯古代文献,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有诗云:“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稹《恨妆成》有诗云:“柔鬟背额垂,丛鬓随钗敛。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诗中“花脸”描述并非五大三粗的莽汉,而是芊芊淑女、悠悠花旦在深阁绣楼梳妆打扮之容貌,似与当今戏曲舞台上花脸、假面南辕北辙。

为了扶正扬善、惩恶压邪;更为了调动观众的吸引力, 戏曲舞美总爱在净角花脸上,设计各种象征意义的眉目图案,如后羿脸上有“九日”眉,项羽脸上是“涛”眉,张飞脸上是“蝠”眉,关羽脸上是“卧蝉”眉,鲁智深脸上是“孔雀”眉,曹操脸上是“凝目”眉,宋江脸上是“卧蚕”眉,武松脸上则有一双“刷漆”眉。追根溯源,实际上这些脸上绘制的眉目图案习俗,均来自远古“图腾”之文身、黥面或化面。

戏曲舞台上“化面”实际来自假面或傩面。隋代薛道衡《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云:“假面饰金银,盛服摇珠玉。”唐代刘餗《隋唐嘉话》云:“高齐兰陵王长恭,白类美妇人,乃著假面以对敌。”清代赵翼《陔馀丛考•假面》解释:“假面盖起於《周礼》方相氏黄金四目以逐鬼。见於史传者则俱以铁为之,军旅所用也。” 清代俞正燮《癸巳存稿•胄》论述:“戴面自是倡优假面,鬭很者以护面,亦别有意。”鲁迅《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则道明假面之演变与异化:“我只知道古时候(南北朝)的扮演故事,是带假面的。”于《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云:“那时的北京,还挂着‘共和’的假面,学生嚷嚷还不妨事。”

看来假面与真面相对应,都是事物正反的两种形象。不过抛开社会政治上的假面具,回到戏曲花脸、假面与面具,其功能不仅有弃恶扬善、镇邪除暴的一面,更多的价值来自中国民间美术的审美观,是为了显示独特的色彩之美,图案之美,造型之美,以及浓郁的东方艺术之神韵。

记得在在很久以前,笔者读过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写的一篇回忆散文《花脸》,是在回忆一位爱好戏曲假面儿时小伙伴的往事,从而投射作者对此造型艺术之迷恋。起因在于过年时,他得到一副“三国戏”中持大刀的“关公花脸”,在拜年的客人面前张牙舞爪、竟然忘乎地表演起来,那耀武扬威的架势、活灵活现地显露在字里行间:

做孩子的时候,盼过年的心情比大人迫切,每逢年至,小闺女们闹着戴绒花、穿红袄,嘴巴上涂上浓浓的胭脂团儿;男孩子们的兴趣都盯在鞭炮上。我则不然,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这是种纸浆轧制成的面具,用渗胶的彩粉画上唱戏的那些有名有姓、威风十足的大花脸。后边拴根橡皮条儿,往头上一套,自己俨然就变成那员虎将了。这花脸是依脸形轧的,眼睛处挖两个孔,可以从里边往外看, 却有大将威壮不凡的气概,神气得很。

  一年年根,舅舅带我去娘娘宫前年货集市上买花脸。过年时人都分外有劲,挤在人群里好费力。终于从挂满在一条横竿上的几十种花花绿绿的花脸中,惊喜地发现了一个。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叫我看得直缩脖子。漂亮的大刀大红漆杆,金黄刀面,刀面上嵌着几块闪闪发光的小镜片,中间画一条碧绿的小龙,还拴一朵红缨子。

  大年初一,客人们陆陆续续来拜年,妈妈喊我去,好叫客人们见识见识我这关老爷。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儿叫道:“我——姓关,名羽,字云长。”客人们哄堂大笑,都说:“好个关老爷,有你守家,保管大鬼小鬼进不来!”我越发神气,大刀呼呼抡两圈,摆个张牙舞爪的架势,逗得客人们笑个不停。只要客人来,妈妈就喊我出场表演。妈妈还给我换上只有拜祖宗时才能穿的那件青缎金花的小袍子。我成了全家过年的主角。

在京剧中,花脸是其它角色不能替代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大净主要表现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其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净,化妆用脸谱,相貌上有些特异,声腔以高亢洪亮为其主要特点。根据人物性格性别特点和舞台戏份分工等因素,生、旦、净、末、丑之净,按照舞台分工分为文净和武净。亦分为“ 正净”、“ 副净”、“武二花”等角色。一般表演一些性格直率粗犷的人物,正净是以唱念为主,副净以念白做工为主,武二花是以武戏为主。

翻阅戏曲发展史,可知花脸从唐代乐舞“大面”或“代面”所戴的面具逐渐演变而来。演员用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相应的图案,借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其它特点。诸如红、黑、白、黄、紫、绿、蓝等颜色,一般以红色代表忠勇、孝义,如扮饰“关羽”;黑色代表粗犷、耿直,如扮饰“张飞”;白色代表奸邪、多疑,如扮饰“曹操”。另外紫脸大多是表现沉勇果敢的人物,黄脸大多是表现性格残暴的人物,蓝脸大多表现勇猛顽强的人物。各种特定的脸谱,人所皆知,即知其为何人,脸谱是塑造人物的特殊手段。这些人物的性格、品质或相貌特征,是借以特定的脸谱来表示的。

戏曲净角有黑脸、老脸、奸白脸、架子花脸、铜锤花脸等。根据人物性格、品质、相貌的不同,按固定的图案,进行面部脸谱化妆,称作“ 勾脸”, 这可是演员重要一功,要用画笔蘸色,对镜勾勒,首先勾画眉,次勾画眼窝、鼻窝、嘴角脸膛及全部,然后勾画脸纹。待神工鬼斧般神奇完成,识之简直判若两人。脸谱不仅仅只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也是表示对人物褒贬的手段。

诸如“黑脸”,由于包拯是刚直不阿、秉公办案、执法如山的典范,而在京剧中包拯勾画的是黑脸,因此以包公为代表的黑脸,表示性格刚直、铁面无私的人物。“ 老脸”,主要扮演男性老年人,勾画红、蓝、紫、粉、黄等颜色,在脑门上又画出一块与脸膛前不同的色彩。如《华容道》中的关公,勾画的是红脸。“ 奸白脸”,是扮演阴险、凶残、狡诈之徒,都是老奸巨猾的反面人物。奸白脸勾半截脸,在白脸的眉间及眼角处,勾画几道黑纹,以突出其老而奸的特征。奸白脸都挂或黑、或白的髯口,以示其老。

“架子花脸”,扮演的人物性格除刚强、勇猛、鲁莽之外,还有纯真、诙谐之气。如张飞、李逵。还要突出乐观、幽默与风趣。因此,舞蹈性强、做工繁重是架子花脸表演特点之一。另外,架子花脸有时也称“ 铜锤花脸”,区别在响遏入云金属般的声腔。在愤怒时会发出“哇呀呀”有气势的吼叫,令人听后感到分外干爽与痛快淋漓。由此可见,绘制神秘怪诞画脸的功夫不可小嘘,这可是可望而不可求,融高超造型与表演艺术的大学问。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