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疫”文艺宣传和民众“文化思维”
2020-05-10 20:24:50
  • 0
  • 0
  • 1


题记:

这是为在新冠病毒肺炎在中国湖北武汉蔓延最快,肆虐最为猖狂之特殊时期(3月20日)所写的一篇综合分析文章,时隔两月后重新阅读仍然感觉惊心动魄、愁肠百结,刻骨铭心。如今翻检出来全文收录于此,以作永久的沉痛历史记忆。 

论抗“疫”文艺宣传和民众“文化思维”

           黎    羌

这次国内外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国际重大灾难”。对人类共同体来说,这是一次空前生存危机。在此次倾全党、全军、全民之力的抗“疫”过程之中,全国宣传部门与文化、文学、艺术战线上工作人员也义无反顾地投入此次重大战役。在此特殊的时期,全国文化舆论与文艺界有着重大的历史使命,针对疫区中的“新冠肺炎”患者一在身体疾病救治方面,另外则在精神心灵安抚方面进行身心疗治与康复;还有对浴血奋战的广大医护人员与全国后备民众进行全面、积极图文报道与精神弘扬。

宏观着眼于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传播,微观落实于抗“疫”过程中的正能量文学、艺术的宣传和民众的文化思维疏导疏导探索。响应与落实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与重大决策,尽快建立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重大突发事件文化宣传机制,加强常备不懈的舆论传播与引导民众居安思危的思维心理,以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一 

如今世界上的自然天灾,如水患、干旱、沙化、赤潮、地震、暴风雪等,更多的是如战争、瘟疫、废气、温室效应、酸雨、核扩散、太空垃圾等天灾人祸,由此引伸出一个严肃命题:“贪婪的人类,是天使?还是魔鬼,”当灾难的“灰犀牛”与“黑天鹅”重大突发事件出没骚扰人类,危险的“达摩斯之剑”始终高悬在每个人的头顶。故此,人类必须具备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战胜灾难的文化思维。

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专项的重点选题方向:“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传播及引导研究”所划定的领域,特设计“抗‘疫’文艺宣传和民众‘文化思维’疏导研究”分支课题。期待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治疗折射与过渡到各种危害性重大传染疾病探索,以及对人类安全造成重要隐患的自然灾害的文化思维研究。

我们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得知,国家主席习近平倡导“五种文化思维”,即“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其中明确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此种“底线思维”经实践证明,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治国理政中产生的重要政治智慧,其原理非常对应本课题对新冠肺炎灾难疫情时期的“文化思维”深入研究。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场与疾病的抗争史,这次疫情再次凸显了加强公共卫生全球治理的重要价值。在国内外突然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严峻形势下,如何通过各级文化宣传部门、文艺团体的抗击疫情的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加强我国广大民众的应对各种重大突发灾害事件的决心,疏导广大民众的预防、疗治、康复过程中的思维心理,众志成城,驰援抗“疫”,获取此场重大战役的早日、全面的胜利,是本课题的光荣、庄严的历史使命。

国际公共卫生界有句名言:“疫情的发生不可避免,但是疫情的扩散却可避免。”许多国际问题专家也指出,这次疫情再次凸显了加强公共卫生全球治理的重要价值。中国政府声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调动全国各方力量、各种资源以及全体人民,打一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做好全面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及其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深入对外开放的长远态势。要从全局角度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国家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及时、有效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提供重要文化资讯,弘扬宣传正能量,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阻击战、总体战,坚决守好"长治阵地",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为本课题有针对性的现实所在,重要依据 。

                                             二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促进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的需要,以凝聚人心、增进团结、励精图治、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

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我们必须把握好舆论宣传的导向。不仅要在舆论宣传中把握导向,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深入进行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教育,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对各种错误思潮和社会丑恶现象给予有力的揭露和批判,坚决消除、制止消极有害的不良舆论。

另外要清醒把控正确的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思维。舆论引导的本质在于客观公正的告诉人们事物的真相,讲清是非,讲清利害。公布事实即引导,辨明是非即引导,指出利害即引导,讲清大局即引导,揭示趋势即引导,用实事求是的舆论积极引导广大民众打赢此场长期、艰巨的战疫。

目前我国抗疫大战已经获取阶段性胜利,但是世界上各国又相继发生更加严酷的疫情。如今“外堵内控,防止反弹”之后期战争不知何时结束,但它至少已对许多传统观念构成严重的冲击,也将在尘埃落定后影响世界发展的进程。历史终将证明,人类患难与共才能进一步引领相互合作前进的潮流。各国需要共担风雨、共沐阳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在“一带一路”基础上积极倡导打造“健康丝绸之路”、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坚定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全面、完善全球治理、推动构社会和谐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以此为基础,所设计、实施此课题,拥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武斌研究员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前言”中阐述:“中华文化,以其璀璨的内涵、深沉的智慧、飞扬的灵感、优雅的英姿、独特的风貌,播扬全世界,从古至今,未曾终绝。播芳馨于四海,扬灵性于人类。”其中特别指出,如中华医学文化、中华道德文化、中华演艺文化等文化遗产传播海内外,为人类文明做出卓越的贡献。

有机综合公共卫生学、文化人类学、文化思维学、文艺传媒学、精神心理学等学科,并付诸于具体实践,拥有独特的科学与实用价值。如文化思维,是指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文化演进中看到了传统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对这个国家或民族的巨大影响。从而把文化建设与文化创新摆在很高地位,并多以文化视角分析和解决当下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问题。正确的思维方式,促使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借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

                                              三

在驱散病毒阴霾的抗“疫”日子里,中国与各国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努力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考中,中国既有经验,也有教训。目前学界提出“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全国宣传部门与文艺团体要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消极性无作为心理,加强清醒而坚定的文化认知自觉。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冠肺炎爆发与防控过程中,文化、文学、艺术界有许多人敬而远之,隔岸观火,甚至流露出一些消极言论:如中国文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在《艺术传播与抗疫》一文中批评文艺界有人鼓噪:“灾难面前文学艺术应该沉默”,“文学艺术在灾难面前毫无用处”“文学艺术给抗击疫情添乱”之类嗡杂音。认为“在非常历史时期天灾如地震、海啸、疫情中,人祸如战争中”,“当下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文艺在凝聚力量、抚慰心灵、振奋精神、社会动员”方面应该起到积极、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抗“疫”过程中,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要做好社会稳定、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及经济平稳运行等工作,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要坚持用法治的思维方式搞好疫情防控工作,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要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既要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要为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在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抗击新冠肺炎的大规模全民战疫中,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文化宣传、文艺团体诸多记者、编辑、编导、作家、诗人、画家、书法家斗志昂扬地加入气壮山河的助战抗争。创作与推出不胜枚举的抗疫诗歌,歌曲、器乐、曲艺、电视、电影、文学、美术、绘画、雕塑、书法,书籍等。虽然为篇幅较小的即兴创作的“急就篇”,但是此“战地黄花分外香”,非常接地气,颇能鼓舞士气。尤其是对困顿于病床的数万患者,还有昼夜奋战在抗击第一线的上万名医护人员,都是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安慰与心理抚慰。

诸如陈朝生的《没有硝烟的战场》,何永亮的《战疫日记》,张国忠的《严防,严控》,许书青的《十天火神山医院》,王毅的《断发出征》,黄晶的《生命线》,杨黎光的《瘟疫,人类的影子》等文学作品,堪称“抗疫文学”的佳作的著名作家池莉的中篇小说《霍乱之乱》,战“疫”电视特别节目《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生命缘》,抗疫剧《护士日记》、《在一起》、《夜空》,宣传片《逆行者》、动画片《哈哈洗手歌》,《病毒大作战》通过塑造抗击怪兽的“小超人”角色,既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属于他们认知范围内的冠状病毒故事,有效消除传染疾病带来的恐惧感。

上海音乐出版社利用“微信平台”推出的《出征,出征——抗击疫情优秀歌曲集》,被业内人士称为“战地日记”的《中国非典阻击战》,“战疫报告文学”的《守护生命》等。安徽文艺出版社迅速推出“抗疫”诗歌集《塵战》,并编写《写给孩子的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绘本》、《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手册》、《儿童冠状病毒绘本》等实用读本,引导大众正确认识、科学防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其克服恐惧、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追溯历史,这些文艺作品是成功地继承了我国抗日、解放战争与新中国建设时期的文艺优秀传统,如当年涌现的《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战台风》、《送瘟神》、《枯木逢春》《龙江颂》、《麻风女》、《流民图》、《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以及《唐山大地震》、《可可西里》、《战狼》、《血色黄昏》、《大气层消失》等文艺经典作品。随着抗“疫”战场的不断扩大,作战的规模程度不断深化,相信会创作出更多脍炙人口、可歌可泣的文学艺术佳作,以载入千古流芳的光荣史册。 

                                                四

鉴于我国建国七十年来,相对古代战争与解放前动乱社会,人民当家做主,处于和平建设时期。国泰民安,生活幸福,诸如昔日各种人为的重大灾害较少,故此,在此方面所定法律条文有些简易疏略、语焉不详。再有相当一段时期,对防控宣传力度不大,民众对“灾难化思维”重视不够。在有些人眼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法》等视若罔闻、形同虚设。在如今突然发生的重大灾难前面,不免失魂落魄、身心疲惫、无所适从,继而产生震惊、恐惧、失落与神经性疾病,需要及时的医学治疗与思维心理疏导。

另外,因为社会哲学人文学科长期脱离自然学科,从事文化舆论与传播文艺工作者对公共卫生、医学、天气灾难、科技疗治生疏与不解其意。宣传部门与文艺单位对国家重大应急管理部门所发布病灾、火灾、水旱灾害、地质灾害,各种自然灾害类救援,指挥、指导、调度、防治、统筹、救助体系建设不闻不问,束之高阁,从而在应急灾情宣传中,暴露出来许多短板和不足,需要尽快熟悉与补救。

抗“疫”文学艺术是文化思维宣传样式中独特的类别,在重大疫情发生中,与所引发的广泛社会关注的高度契合,形成了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期文学特有的应激宣传样式。对生与死这一极端命题的思考,抗击突发疫情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出折射人性光辉、探索生命价值的永恒、深远的叙事主题,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和积极性,用文学、艺术的语言、科学的态度、思辨的文字,打破消极、沉闷的文艺格局,对一般题材作品形成巨大冲击和鲜明对比。

在抗“疫”过程中,宣传文化界以“道不远人,人无异病”,“山川异域,风月同体”,“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守望相助 共克时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各种文艺媒体宣传理念。改变了人们许多观念。尤其是人们经常忽略的“安全观”、“生命观”、“生态观”等是本课题锁定的重要的学术目标:

1、安全观。新冠肺炎疫情从波及国家数量、人口规模、经济损失、集体恐慌和各国备战等因素看,除伤亡人数这个维度外,其软杀伤堪称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它既是传统安全威胁即古代瘟疫流行的现代版复活,又是传播速度和范围呈几何级扩大的非传统威胁。教科书上对人类安全与威胁的定义将被改写。

2、生命观。当今世界不同文化、传统对于生命价值具有不同定义和判断,也充分体现在新冠肺炎全球战役中。珍惜每一个生命者有之,大赦天下对犯人法外开恩者有之,以“集体免疫”之名无为而治者有之,苦于资源不足而采取“灾难医学”模式,优先救治青壮年者亦有之。我们应该平等善对生命。后新冠时代,全球范围内原本就不存在统一标准的生命观将更加丰富多样。

3、生态观。新冠肺炎病毒被科学家基本确定为源于蝙蝠携带的病毒。这是2003年果子狸传播病毒引发非典疫情后,人类再次因食物链紊乱遭受惩罚。透彻理解生态文明理念,理顺生物和谐关系,“敬畏自然”,“远离危险和陌生动植物”等新生态观将深入人心。近日,习近平主席视察浙江舟山群岛时有一次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的天经地义的永恒哲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 

                                          五

我们需要进一步认真学习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国家卫建委发布《新型冠状 病毒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指导原则》等法律条例,并以此为前提与依据,全面、系统展开我们的研究方法、研究计划。

 1、从“底线思维”到“文化思维”

据于水军在《用底线思维防范“黑天鹅”“灰犀牛”》一文将新冠肺炎比喻“黑天鹅”事件,是因为此瘟疫是“极其罕见,有出人意料的风险;而‘灰犀牛’事件指的是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这两种风 险发酵乃至最终造成严重危害,都源于忽视或轻视其表征的不确定性、多变性,缺乏忧患意识和防范准备”。只有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底线思维”,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既来之则安之”,提前做好严谨的“防范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

“天气有阴晴,人生有悲欢'”,思维是人特有的思想方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有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是产生语言与文学的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文化基础,在文化思维学中“底线思维”指导下,才能防范、化解危难。“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成熟的政治家、思想家总是高瞻远瞩,预言未来风云变幻。有成就的文艺家也应该居安思危,不要迷恋沉醉于歌舞升平、乐不思蜀的喜剧感官刺激,而是敬畏生命、常备不懈,将文艺思维的触觉伸入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创作境地之中。

2、从“生物安全”到“生命疗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与流行,促使人们将生物安全也提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严峻形势要求尽快建立生物安全大数据库,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文化思维中首先探索的就是生物思维,然后是生理、心理思维,随之上升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其中对人的大脑思维与肢体语言、动作的思维研究最为重要。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中,指出在“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之上还应创立“智慧思维”,到目前文化思维已发展为高科技“智能思维”,所形成的电信与互联网支持的此次“生命疗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3、“疫情传播”到“文化传播”

当今世界“地球村”,因为“经济一体化”,东西方文化信息传播非常迅速。新冠肺炎在不到半年期间,疫情已传遍整个地球。文化传播指文化从一个群体到另一个群体的散布过程。通过文化特征的直接借用或通过借用这种特征中的原理,即所谓刺激传播。

对此研究理论称之为“文化传播论”,又称“播化主义”。强调文化传播现象在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用文化传播原理解释世界上不同地区文化的相似性,将其归结为文化传播的结果。一部人类文化史就是几种文化综合体在地球上移动、传播的历史。以新的大众传播学或理论研究当代文化跨民族、跨国界的传播。据著名学者钱钟书一段名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阐明了疾病无疆界,人类要真诚协作才能共同战胜病魔。

4、“文化引导” 到“心理疏导”

新冠肺炎病毒施虐,世界各国人民恐慌不安,相当大比例的人群患有“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知觉、思维、情感、智力、意念及人格等心理因素出现各种异常表现。变态或接近变态的心理有很多种,尤其是孤独、寂寞、屈辱、神经错乱、歇斯底里、魔幻心理变态与死亡的威胁着民众,在驱散病毒阴霾的日子里,需要文化引导、疗治与疏通心理。

奋战在抗新冠肺炎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表现出较高的焦虑情绪,为医务人员心理干预和防护提供数据支撑。参加演习与文艺宣传有助于显著降低抗击疫情医务人员焦虑情绪需要“心理疏导”。还有病患者与家人的恐惧时个体意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对此黄斌英,张婷婷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调查和防控分析》, 徐洁《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丧亲者哀伤反应特点及哀伤咨询工作建议》等论文延伸在“文化引导”研究,提出问题与解决的办法值得重视。

6、从“文化传播”到“心理健康”

无论是身体患有疾病的人,还是正常的人,都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在,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在重大灾难临头,病魔缠身的群体之中,需要文化传播与文艺净化才能趋于心身正常与康健。

                           六

以习近平主席的“底线思维”、““生物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论为指导,面对当前抗“疫”高潮,以及来势汹汹的“逆全球化思潮”,世界亟须清醒面对,创新理论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发展的高度,倡导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构建世界各国机会均等、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蕴含着“包容性发展”和“共享”理念的实质,为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因为此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爆发的“新冠肺炎”,与鼠疫、霍乱等同为甲类传染病,迅速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极大,在抗战疫情的过程中,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文化舆论传播及引导研究非常重要与必要。具体落实在抗“疫”文化宣传和民众“灾难化思维”的疗治与疏导方面,可将宏观理论的指导与微观实践落到实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理论、实践、文化层面有着特定的生成逻辑与要素界定,并指导正确舆论传播与文化思维宣传,文艺宣传与灾难思维有其时效性。“戏剧小人生,人生大戏剧”,文化巨匠鲁迅先生在《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阐述:“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讥讽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悲剧表现的是人在大自然面前遗憾、失望,悲伤和哀痛。悲剧是个体失去某种他所重视和追求的事物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它与喜剧美学融合在一起,就演变成为丰富的文化其情感世界。此种悲欢交织的非凡经历,致使我们中国与各国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努力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我们从事文化、文学、艺术的社会工作者,应该高度高度重视对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英雄们的保护、关心、爱护,从各个方面提供支持保障,使他们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昂扬斗志、旺盛精力,持续健康投入战胜疫情斗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心系人民、情系大众的深厚情怀,为我们祖国早日恢复元气与充沛的活力而奋斗。

采用文献考证法,社会调查法,数据统计法,文化比较分析法,大数据库,文本细读法等具体研究方法。其中尤为重要的文化信息的计算机存贮与处理系统之“文化大数据库”,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文化数据(包括数字数据、文献资料、图片及其有关信息)按一定的科学方法和原则(数据技术)组织成计算机存贮文件,记录到计算机存贮介质中,并通过计算机系统使用和处理这些数据和文化,以得到有关文化问题的分析结果,也同样获取此专项学术课题的有价值的科学数据,应该值得格外重视与应用。

此课题负责人,主要从事文化、文学、艺术思维科学,以及中外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科研。近年所完成与出版的《文艺思维学》、《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电影与戏剧关系研究》、《东方乐舞戏剧史论》等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率领此项目团队成员大致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圆满完成此重要项目。具体科研实施可随着抗“疫”进程,以及中后期抗“疫”文艺作品创作发表、演出、展示进程而逐步完善与充实。

                                  七

论及现当代倡导“忧患意识”,“灾难思维”,可借鉴国学大师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相关理论:“忧患与劳苦之与生相对待也久矣。夫生者,人人之所欲;忧患与劳苦者,人人所恶也。”他将东方“忧患”意识重现,并把西方“悲剧”理论引进我国文艺界,打破传统的“因果报应”宿命论,伪善“大团圆”戏曲结局,使之中国文艺美学脱胎换骨得以新生。

赵敦华著《现代西方哲学新编》,介绍西方克罗奇、尼采、帕格森、弗洛伊德 论点:“任何价值都是关于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最高价值只是强力意志,它是一切伦理价值的标准。....价值重估和重建的中心问题是价值标准问题。”强调生命科学的伦理价值为全人类所拥有。

生物学、心理学与哲学基础上建立的社会科学分支科学——思维学亦称“思维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建立在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它是民族文化潜在的不容改变的最深层的有机组成部分。李炳全教授著《文化心理学》中认为,不管是文艺心理学,还是文学思维学,归根结底都归属于“文化学”,都隶属于“文化心理学”,他在此书“绪论”中指出:“文化心理学突出的是文化,文化是其研究的核心或者说是出发点和归宿。”

我们对生命文化的解释,建立在文化生物学、病理学、社会学的基础之上。人在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中过着超出动物的生活。人的生命必须在精神学科领域中获得解释。人的恐惧和希望,思想和行动,人创造的各种文化和哲学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人必须要面对社会、历史的实在。这种生命表现不仅在文化典籍、法律制度,还在文学艺术作品之中得以体现。人们通过对生命表现的想象性的阐述,从而就使精神的过程与周围生命的相互关系得以描述。

人们长期忽略的文化病理学,主要研究文化发展中的病态现象,研究这些现象的起因,以及根除病因的手段和方法。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化病症的定性描述水平上。移植到社会文化学上,出现如文化幻觉、文化病毒、文化暴力、文化蒙蔽、文化污名等扭曲的文化。这次新冠肺炎在我国的爆发,在世界的全面流行,给东西方各国人民在身体与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创伤。除了药物治疗不能缺少必要的精神文化疗治。

为了遏制新冠肺炎的流行与自然灾难的恶化,许多国家采取“封城”、“封国”与“文化隔离”机制。此为造成维护民族文化为独立的定型的文化形态机制。文化隔离机制包含多种隔离因素:自然隔离、语言隔离、社会隔离和心理隔离。文化隔离机制是使文化在变动的环境中得以凝聚而不致湮灭的首要条件。文化隔离的形成需要一个时间过程。隔离机制加强了文化传统,文化传统促发了隔离机制。但是也带来了经济、文化、文学、艺术交流的弱化与中断,对此深层原因与现象应该认真研究。

我国政府大力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实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也将不同文明间的包容和交流提升至新境界。但是如何与国家应急重大突发事件机制相适应,怎样在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中继续发挥作用,这是长期持久应该逐步解决的重要难题。

                                                八

因为《抗“疫”文化宣传和民众“灾难化思维”的疗治与疏导》课题的设置,具有跨学科、跨专业、跨国界的学术特质,以及切中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传播及引导研究重点选题方向与需求。故此,自然要具备新的研究特色与科研方法研究方法,诸如传统的归纳法、描述法,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

1、以小见大,一叶见秋。通过新冠肺炎的特殊传染疾病,折射相关医学文化、公共卫生文化、国家重大应急文化,人类灾难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淀和凝聚,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根基,同时使得中华儿女的价值理念打上独特的民族烙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扎根中国大地,是中国智慧的重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秉持的“天人合一”、“义利统一”、“和合共生”、“世界大同”等理念构成了其思想文化的根源和基础,集中反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2、以虚见实,身心康健。通过抗“疫”文艺创作,连带文化思维与舆论传播,以及民众心理康健疏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此为文化脉络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德价值判断。同外界其他行为体命运与共的和谐理念,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3、以医见文,科学智慧。从中国传统国学医学中寻找智慧,在与世界各国交流中学习先进科技经验,并将其技艺输入智能文艺之中。抗疫医学的本质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学,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医乃仁术”的医学人文精神建设主要体现在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营造一种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文化氛围。抗“疫”文学艺术也同样体现在对需要疗治的人的深情关爱,真实支持Yui帮助。

4、以多见广,综合立体。人类与世界万物休戚与共,息息相关,人的生存状态与文化环境由多维度、多层面、多角度所反映、为绚丽多彩的文艺符号所记载。从历史与现实一幅幅画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民族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所积淀的深厚家国情怀。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休戚与共、命运相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百折不挠。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只要国际社会精诚团结,携手合作,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人类就一定能战胜疫魔,共同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追溯我国包括瘟疫在内的重大突发事件的历史, 总结政府干预指导抗灾救治的经验与教训。树立居安思危、忧患危机意识,排除高枕无忧、娱乐至死的麻痹观念,消极恐惧的变态心理思维。借助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对广大民众进行正确思维疗治与心理疏导。回顾建国以来战胜瘟疫的的文化媒介成绩与社会意义与价值,积极研究与探索文艺传媒形式、形态、功能、社会效应。大力宣传与讴歌在抗“疫”过程中的英雄先进人物事迹。纠正文化部门与文艺团体中所存在的不问不闻不作为的漠然现象,充分发挥党与政府指导下的文学艺术创作与实践的作用。

 学习与研究国家政府发布的相关法令,总结国家政府与基层单位在应对灾难中的经验与教训,寻觅文化舆论宣传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与正能量的文艺传播。加强社会治安,“以法抗疫”,澄清谣言,振奋民心,决胜抗“疫”战役。认真研究国家应急部门关于自然灾害 、突发瘟疫的法律条文,解析当前广大民众的灾难意识与悲观情绪,深入发掘文艺宣传的潜力与心灵净化作用。借鉴中国古代与外国文化思维理论与经验,对广大民众灾难思维心理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以及文艺形象生动显现。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