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东方乐舞戏剧文化史学的大格局                 ——撰写《东方乐舞戏剧史论》
2021-04-28 14:45:10
  • 0
  • 0
  • 0

             展现东方乐舞戏剧文化史学的大格局
                 ——撰写《东方乐舞戏剧史论》有感

              黎羌(西安翻译学院特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东方是地球上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亚(包括东北亚、东南亚)表演艺术,集东方诸国传统演艺文化,诸如诗歌,音乐,舞蹈,曲艺,杂技,幻术,美术,戏剧等为一体,成为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博大精深、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笔者与中央民族大学柯琳教授合著的《东方乐舞戏剧史论》,花费了我们十余年的时间,涉猎中国与周边十七个国家,即东欧的俄罗斯,西亚的伊朗,南亚的印度,东北亚的日本,韓国,朝鲜,蒙古国,东南亚的越南,缅甸,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等国家与地区的传统乐舞与戏剧文化。

这些国家都是与中国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的亚洲东部国家,如今又是" 海上丝路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经济文化战略伙伴。近年来学界对其东亚诸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区域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民俗文化研究的成果日益增多,但对其历史与现实文学、艺术、教育、文化传媒探索的著述却较薄弱。我们经过巨量的表演艺术文献资料考证, 海内外大量民族乐舞戏剧文物、文本的考察,数易其稿、反复修改与加工提高,即形成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较为全面、系统、科学地填补了东方演艺文化空白的此部宏篇巨制。

“ 人生大戏剧,戏剧小人生”,歌舞加戏剧何尝登不上更大、更美人生。国学大师王国维“以歌舞演故事”概括戏曲的特质。他认为,魏晋时期“外国戏剧当之俱入中国”,并已本土化,将中华民族古代歌舞戏起源提前上千年,何况周秦时期就有国家祭祀“ 傩戏”,民间就有歌舞戏、狩猎剧;众所周知,古希腊酒神“狄俄倪索斯”来自亚洲,古罗马“奥西里斯”出自北非,西方“ 皮影戏”出自华夏,其根源均来自东方诸国。再有,古代西域印度“吠陀”孕育了亚洲名目繁多的史诗剧,其代表作如《沙恭达罗》《弥勒会见剧》等名扬天下, 至于宋元杂剧《赵氏孤儿》《窦娥冤》王国维赞誉其剧与世界悲剧相比绝无愧色。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中国古代文人缺乏东方文化自信心,自认为本土乐舞戏剧晚出,大大落后于古希腊、罗马。以至于沉醉于案头文本,将中国乃至东方戏剧化为乌有或虚无,且在世界演绎地文化事实面前惘然失语、黯然失色。岂不知,人类文明史上五大古国(罗马、希腊、埃及、印度、中国)、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东方世界都占其三,三大古典戏剧(印度梵剧、希腊戏剧、中国戏曲)东方也占其二。若论及自古迄今的东方乐舞戏剧文化遗产与曲目、舞种、剧目,其数量与质量绝不比西方国家少。不过多年因为“言必希腊”“言必欧美”的言论霸权的干涉下,我们的文化舆论阵地显得过于低调,而使我们越来越没有话语权。

人文科学研究需要从微观至宏观审视的大视野、大格局。东方世界一直以中国为轴心,辐射亚、非洲、大洋洲,南美洲上百个国家与地区。这里是远古人类最早诞生之地,是地球上版图最大,文学、艺术最丰厚的文化区域。中外民族戏剧学涵盖着世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大量有机成分。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民族文明,及其周边国家丰富多样乐舞戏剧文化遗产,我们报以深深的敬畏与感动。

在20年前笔者与中央民族大学的柯琳副教授一起撰写的广受好评的《民族戏剧学》,如今又将文化艺术的学术触觉伸向中亚、西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地区,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戏剧戏曲领域扩大到了广袤、神奇的东方世界。借此论证太阳最早普照的数十个国家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休戚与共所创造的璀璨、瑰丽的东方乐舞戏剧理论与实践文化奇迹。

我们将“东方乐舞戏剧”地理区划分为中国、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四大块,将其历史沿革分为远古、中古、近古、近现代、当代五大块,又将表演艺术种类,分为乐舞、戏剧、戏曲三大块,再有从演艺文化实践基础上将其升化为有指导意义的学科学术理论,借用业已成熟的中外“民族戏剧学”学理,将上述处于不同史地空间的东方诸国乐舞戏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使之中国与周边国家古今文化与表演艺术相融合。

此书尝试着在中外、中西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东亚各国之间,以事实说话,充分证实东方与西方的传统音乐、舞蹈、戏剧艺术的相互交往,对此种异同文化的高度整合、表演艺术舞台、剧本的精心设计,专业、业余,高雅、世俗的广泛展演,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深度解析,以崭新的思路、方法逐步攻克其难关。东半球区域内的国家、民族众多,民俗、宗教、演艺文化的繁复,有关中国、东亚,乃至东方乐舞、戏剧的条状形、碎片化,将其较完整、形象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但是我们通过艰苦卓绝的劳作终于有了较满意的回答。

历史车轮转到现当代,因为大量西方话剧、歌剧与影视技术的大量引进,市场经济风潮的猛烈冲击,处于弱势地位的东方诸国传统非物质文化与多民族戏剧艺术发掘、保护与研究困难重重。如何恢复历史文化现实,冲出出故步自封思维定式重围,充分显示东方大国中国与诸国的演艺文化的世界地位,这无疑是社会主义新时代交给我们光荣而神圣的任务。

我们深受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建立“人类文化共同体”的论述的鼓舞,历经十数年时间在国内外考察、研究,终于推出此部多达60万字的《东方乐舞戏剧史论》,对此,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关心、支持与帮助。近日又感动于“人民日报头条”与全国十数个网站以“东方丝路艺术史学的横空出世”来赞誉我们为东方诸国、各族人民精彩纷呈的民族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的璀璨成就所作的推介。

在设计、实施与编撰《东方乐舞戏剧史论》一书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将东亚诸国地理、历史、文化与艺术研究融为一体化的理念,以证实中国在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地位,对开辟“ 海上丝绸之路”演艺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佐证。在总体构架设计方面,充分体现历时性与共时性、描述性与闸释性相融合的史地学理念。以跨区域、跨学科、跨文化的国际视野,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地力争创立东方乐舞戏剧新的文艺学科。

从中外、中西文化关系中探寻“一带一路”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背景,在集文学、艺术之大成的东方乐舞戏剧文化中,寻找世界思想文明互鉴的重要意义,以构建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学术价值,这是我们为之终生努力奋斗的伟大目标。《东方乐舞戏剧史论》,是在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到中国周边十数个国家的乐舞戏剧艺术成果,力求多维、多极、多侧面、多层次、立体性地反映东方诸国各民族璀璨的演艺文化形象。

这次我们成功地与"国学大师"季羡林创立北京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以陶立璠教授为首的"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进行高层次合作,圆满地完成国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东方乐舞戏剧史论》科研任务。其学术成果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向远撰写" 序文"并高度评价,最终形成多达59万3千字的煌煌巨著,奉献给社会学界,以期向东西方输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东方诸国表演艺术审美教育,为国家倡导东方各国政府响应的"一带一路"经济、文化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对牢铸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意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们伟大的祖国恰似展翅高飞的“ 鲲鹏”,近年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英明领导下,中华民族正在朝气蓬勃地向着太阳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正如笔者在《东方乐舞戏剧史论》结语所述:“这不仅是中国,亦为东亚与一带一路诸国经济、文化共振齐飞的划时代形象”,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逐渐覆盖着东西方有人类居住的所在东半球,使之‘中国梦’—‘东方梦’—‘世界梦’—‘人类梦’ 与乐舞戏剧文化之梦逐步得以实现!”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